2009年6月15日 星期一

由學校籃球隊的發展來看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成效

由學校籃球隊的發展來看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成效
--由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的觀察

07年3月我剛到學校上任,我還一直想像學校的籃球隊是太平區的強隊,在07年之前學校已經在太平學聯球賽榮獲五聯冠的輝煌成績,加上翁教練的豐富經驗,我一直是對球隊非常有信心。
那年3月,學校參加了太平學聯賽,出征前我被告知之前的主力球員已經畢業,現役的球員學習態度不好,常常缺席練習。我也發現學生的身材並不理想,看起來我比他們高大許多。女同學對打球更是排斥,根本難以成軍。結果球隊在第一圈紛紛被刷下馬。我非常生氣球員的表現,我甫上任就給我一個下馬威。
當時體育老師已經離職,學校的體育事務沒人管理。我發現常常有幾位田徑隊學生下午自行來學校練習,在缺乏專業教練的指導之下,他們的練習毫無系統可言。我做了一個非常決定,解散田徑隊,造成部分隊員非常不滿,認為我是一位不可理喻的人,不支持學校的體育活動。我的決定是據於發現學生的練習毫無系統可言,害怕他們的姿勢錯誤可影響他們以後的發展。後來證實我的判斷是對的。
我開始考慮學校的體育發展。籃球一路是學校的強項,加上有位經驗豐富的教練坐鎮,我決定從籃球着手。我請教其他學長的看法(我本身不是一位運動員,中學時體育也不及格),也請教教練,結論是:
1. 目前學校的學生對籃球的興趣不高,推動時面對很大的困擾。我自己也發現現役的球員經過這一次的大挫敗,興趣更是低落。
2. 目前球員的體型不佳,經驗不足,在場上是比較吃虧,但很多經驗告訴我們,只要球員肯努力,一樣可以有好的表現。
我決定從累積球員的經驗開始。9月時,我主動安排了與A校一場友誼賽,結果學校輸給對手二十幾分,板凳球員的表現比主力球員激急。當時我對球員們開了一個玩笑,要他們改打足球,因為龍門比籃框大,希望可以刺激他們奮發。結果隊長給我的回應是如果我要笑他們的話,就不要帶他們出去打球,輸球了還是很傲慢。他們不知道我主動要求對方和親自帶隊,結果落得慘敗的窘態。球隊是有必要改造,我心裡認為。但是當時教練的身體不適,準備動手術,我又面對另一個大的問題。
在透過其他畢業的同學,他們推薦一位學妹(原教練的女兒)來當體育老師並兼任籃球隊教練。我剛開始也懷疑她是否有能力管理好一群男運動員?結果証實我的顧慮是多餘的。
在新老師翁教練的加入後,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球隊。學生們缺乏動機和信心,除了日常的練習外,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成了很大的考驗。她一開始就着手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重新成立女子籃球隊,勉強招收了一批女同學,其中還有完全不會打籃球的學生。教練進行一系列的訓練。剛開始,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成效並不是很理想,常要我介入做心理輔導。那時我們常告訴同學在08年由學校主辦的全霹靂獨中籃球賽中我們要向之前的學長們學習,我們女生已經是三聯冠,男生四聯冠,目標明確。可是絶大部份的隊員都不相信有機會再蟬聯冠軍。教練在年底的假期開始一系列的重量訓練後,幾位主力的高中男球員無法忍耐而紛紛退出球隊。這位女老師被冠上魔鬼教練。
08年很幸運的是學校分別召收到一男一女的籃球資優生,整個球隊的學習情況起了很大的改善。因為有了學習楷模,同儕間的學習增加,大家的學習意願大幅度的提高,對魔鬼教練的信服度也隨之增加。由於一些高中同學的退出,球隊只能利用一些初中的同學來填補空缺。在體形上球隊就處於很大的不利。(楷模,同儕間的學習)
就此實事,教練對球員分析了他們的身理條件,並告知他們要贏只能比其他球隊更努力,跑得更快,更多。球員在了解他們的不足後,並沒有放棄反而更努力和堅持的接受魔鬼般的訓練,表現得更投入。(後設認知)
08年3月在太平學聯籃球賽,男隊獲得季軍,女隊勇得亞軍。全體隊員都非常高興與驚訝。更加激急的練習。(成功經驗提高了學習動機)
為了準備5月全霹靂獨中籃球賽,教練要求我安排了兩場友誼賽,提高球員們的經驗並希望可以維持隊員的學習動機。球員在訓練時一直表現出很好的學習態度,並且有着顯著的進步。(經驗累積和強化)
08年5 月全霹靂獨中籃球賽,第一場比賽重遇A校,球隊反贏A校20幾分。在短短的半年內,球隊起了很大的改變。最終,球隊分別蟬聯霹靂州男女冠軍。08年7月由籃球隊成員為主的越野賽跑,分別獲得女子团體亞軍,個人冠軍,季軍,男子团體季軍,個人亞軍。(由一個成功的經驗轉移至其他方面)。08年8月全國獨中籃球賽,男子隊打入八強,一位同學當選明星球員,女子隊獲得殿軍,兩位同學當選明星球員。
在經過一連串的工作和比賽,目前學校的體育活動是日益健全,並且越來越多同學加入,很多學生對體育由不感興趣而轉向主動參與,就算不會打球也非常熱衷參於球賽的幕後工作。不只是籃球隊,同學在其他地方也開始有出色的表現。
09年,學校的體育活動更是活躍,學生在整體上表現非常出良好的學習態度。目前學校不需採取太多的手法,學生已能維持其學習動力並且成績是一直向上提升。直至今年6月的成績:
1. 太平區16嵗以下籃球賽男子組,獲得季軍(在08年,止步複賽)
2. 太平區16嵗以下籃球賽女子組,獲得亞軍(在08年,球員不足,沒有參賽)
3. 太平學聯田徑賽獲得4金3銀2銅(在08年只有1金1銀)
4. 太平學聯籃球賽男子組,獲得亞軍(在08年季軍)
5. 太平學聯籃球賽女子組,獲得冠軍(在08年亞軍)
6. 全霹靂獨中越野賽跑男子組,獲得团體冠軍,個人冠、亞、季軍,十人參賽七人得奬。(在08年团體季軍,個人亞軍)
7. 全霹靂獨中越野賽跑女子組,獲得团體冠軍,個人冠、亞、殿軍,十人參賽八人得奬。(在08年团體亞軍,個人冠軍,季軍)
8. 全霹靂田徑賽獲得9金6銀9銅,勇奪全場季軍,四破大會記錄,榮獲乙組最佳女運動員(在06年,全場第七名)
做為一所微型中學,全校220名同學,在今年已經有不少過12的同學被征召代表太平區出外參加比賽,4名同學獲霹靂州代表。由07年的0到今天的成績,學生由不會到表現出色,我觀察到有效改變同學們的學習動機,起了最大的做用。
我觀察到老師在教學中所採取的多樣化策略。在面對一群無心學習,懶洋洋的男同學,和一群什麽都不懂而不願意在太陽下暴曬的女同學;同時在很多老師眼中是一群不爱讀書,功課不好,行為不良的同學,更有老師的評語是課堂一條虫,球場一條龍的同學。她在教導籃球的基本技巧時,採取了大量的教學策略來解決她所面對的問題。
由培養同學的興趣開始,教學生認識籃球這一種運動,帶他們觀摩其他人的比賽,讓他們大量接觸畢業的學長姐,分享他們的經驗。
利用楷模,刺激同儕間的學習。
讓他們大量參加比賽,加強他們的經驗和強化練習的記憶,盡量有多一點成功經驗的累積。

如何成為一位稱職的中學老師

如何成為一位稱職的中學老師
-教育心理學為行動而反思
做為一位老師除了需要課本上的知識外,尚需要在班上有效的執行教學工作。而在成為老師之前,求學的時期,你一定遇過為數不少的老師,也親身體驗過許多不同的教學策略。而這些求學的經驗是老師們很好的借鏡和材料用來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而問題是老師在使用這些的策略之前,應該在自己心理調適上和對學生的心理知識有一定的準備。
新進老師往往會想趕上在學生時代令他們印象深刻的老師。因此,一位令人欽佩的模範老師,成了新進老師思考如何成為一位好老師的起點。然而,隨着實際班級經驗的增加,新進老師的想法也會跟着演變。新進老師在成為一個教學專家之前,大家會經歷下列四個階段:

1.對自己是一位老師這件事情上的關注逐漸減少,對學生生需求的關注則逐漸增加。
新老師一直會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成為一位好老師’上,而一直會想把自己所懂知識的傳授給學生,而忽略了學生的情況,在思考上以自我為中心,會擔心同事,學生,主任,校長和學生家長如何看待她。

而新老師開始會發現一些意想不道的問題:
我已經很認真在準備和上課,可是他們都不領情,一直在吵鬧,我不斷地在教訓我的班。。。。。。維持班上的秩序像一場無止盡的戰鬥,令人燈枯油盡。管理班級奪走了我上課的精力。

而問題越來越多,新老師開始擔心學生缺乏動機的問題:
看到他們各個缺乏熱情,讓我非常的沮喪。我對他們說:‘看着你們懶洋洋地坐在座位上盯著我瞧或在打瞌睡,真的讓我非常沮喪和失望。你們知道嗎?一半的人根本不專心。。。。。。我努力的教你們,你們卻不理不睬,你們總該對上課的內容關心一下吧。’

然而,問題不僅止於此:
他們不交功課,我一直有想罰他們的沖動,向他們的班主任告狀。他們不只對我不尊重,我對他們彼此也相當不尊重,這件事情讓我非常苦惱。。。。。。我在面對一籮筐的疑惑和不確定感。我已經身心疲憊,寄望教務處,訓導處來處理,有時甚至於懷疑校方的態度和制度,也常常質疑自己是否適合再當老師。
有這一些負面想法的老師皆因自己的心態未正式調適過來。‘以如何當一位老師’做為思考的基準點,而忽略了學生的需求。只想把書教好,補充更多的材料,而不是想如何讓學生學好。結果學生並不領情,師生的衝突增加,進而讓班級秩序失控而無法有效的進行教學活動。
如何由一位新進的老師轉變成一位稱職的老師,在看問題角度的轉換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不要再以一體適用的教學,想讓自己成為一位稱職的老師而忽略了學生的異質性。要由老師自己為本位而轉換成以學生為本位。應該關注學生需求而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只要換一思考方向,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新老師有必要盡快的做這樣的調解,而越早脫離‘好老師’的迷失,越早能成為教學專家!

2.和學生有關的知識增加和掌握。
了解學生的成長心路歷程有助老師對學生的管理和教學。由Piaget的說法,認知發展分別是由嬰兒期的感覺動作,兒童時期的前運思期,到小學時期的具體運思期,最後到中學時的形式運思期。就中學生來看;學生會開始系統化的處理資訊,演繹和推論的方式來進行推理,他們會思考一個問題的多種解決辦法,並從中選出最適切者。在中學初期的學生由於並不是很能掌握這類的思考能力,所以對老師的依賴性相對以高,但會隨着年齡的增加而減少依賴。
除了智力的發展,學生對社會認知的發展(Vygotsky,Erikson),道德觀的發展(Lawrence Kohlberg)也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其中在中學時期,學生在心理和身理存有最大的變化,所以中學老師所採取的教學和管理策略因應學生在不同的階段而修正。
學生除了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認知之外,他們在智力上也存在很大的落差,當學校的人數少時,被分派到班上的異質性就越高,所以一位有經驗的老師要懂得判斷學生的特質,而因應有關的教學策略,這意味今年的教學策略有效,並不表示明年一樣有效。
有時你會發現學生好像越大越不听話,以前不敢頂撞,現在變得非常沒禮貌,在你理解到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他不是變壞,只是想證明他長大吧了。





你在資訊爆炸的年代,社會的演化是非常的快和大,所以不要一直以你的成長經驗來衡量學生,但不表示說老師的經驗是不對的,只是如果老師能進行反思,看一看目前的環境改變,可以讓老師更明確的判動學生的需求。
老師只要能有效的判斷學生的心理狀態,能力和需求,並採取因應的教學策略,就能把教學工作做好。老師多接觸有關的心理學的書記和講座,絶對可以提升教學品質。

3.能自動化地處理班級中的日常事務與程序
一位稱職的老師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並要會懂得管理學生,在了解到學生在不同年級有着不同的心理狀態,加上家庭背景,能力存在很大的差異時,要做好管理學生的工作,好像不容易,反觀好多資深老師好像很有辦法。
如何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不外乎多嘗試而內化成自已的一套辦法。想一想,在面對任何的挫折,造成老師非常困惑,沮喪,你向其他老師抱怨、或向他們請教後,結果一樣需要你自己去面對,無法堅持的老師會選擇逃避,但一位稱職的老師會去面對問題,並累積經驗,越多的經驗累積越能讓你自動化的處理班級中的日常事務與程序。多一點向資深老師請教可以加速你的經驗累積,或想一想你以前遇過的老師曾經怎麼做?

4.問題解決技巧方面的成長
實際上在教學工作中所面對的問題是多不勝算,有些老師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但部份老師每天都怡然自得而教學成效一樣顯著,這取決於老師解決問題的技巧。
判斷造成問題的真正因素是一個先決條件,不然不管你再怎樣的努力去解決一樣徙勞無功,忙得沒有意義。在找出真正的問題原因後,並要看對象和情境(Situation),對象不同,情境不同,解決的策略不同。由學生的成長階段,智力等異質性來看問題並找出有效的策略是必要的。不經反思問題而沖沖的行動,一旦策略錯誤,你會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而制造另一個問題,那老師很容易墮落惡性循環,每每都在解決問題而影響教學成效。在有限的資源和時間下,沒有完美的辦法,反思你的決定是否是最好的方案,並確定其後遺症是否可以掌控。
奬懲是老師最常用的兩手策略,但對中學不同年級的同學有存在不同差異。中學初期的學生(調適期)比較依賴,所以老師和家長的認同是一個很好的奬勵,,到了中學中期學生(叛逆期)不再滿足以長軰的稱許,他們更再乎在同儕間的榮譽和看法,團體的榮譽往往大於個人。到了中學後期(迷惑期)的學生,會更在乎理想實現的機會,提供他們一個實現願望的機會就是一個很大的奬勵。反之則是有效應用的懲處來抑制壞習慣的增長。
奬勵如果不是同學所期望的,其效用不大,得不到刺激的效果,但過度的依賴奬勵會造成學生的功利主義,不良於學生的的學習發展。反之懲罰如果不是學生所害怕的,其效用不大,達不到抑止的效果,但過度的懲戒會造成學生失去信心和學習興趣,進而減低學生的學習意願。
體罰對小學生或初中一的學生(適應期)可能有用,經驗告訴我們,體罰充其量只能起抑制的效用,對刺激中學生的學習動機效果不大。
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是老師另一個頭痛的問題,對於學生頑抗地說: ‘我不會!’讓老師束手無策。上課時老是爱講話,不然就是無精打采,功課不是遲交就是不交,給他們補課却不出席,那些學生學習意願一直沒法提高。
動機是一個很複雜的心理狀態,影響它的因素是非常多。研究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動機越高,其學業成績的表現就越高。老師要讓教學順暢就要想辦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意願,除了利用奬懲之外,老師還要有其他策略。
成功經驗的累積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如果你長期都面對失敗的事情,你會長期維持很大的動力嗎?讓學生有效的體驗成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尤其對弱勢學生而言。同時在中學中期(叛逆期)所累積的成功經驗可以讓學生認清未來的學習方向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有利於未來的學習發展。
大腦對資訊處理的研究告訴我們,人類無法在短時間內一次性的有效記憶起太多的資訊,而絶大部份的人只會對前面的一小段和最後的一小段有深刻的記憶,更可怕的是其中間的資訊往往會被接受者做錯誤的連接或詮釋。試想一想我們在求學的時期,遇到一位老師一進入課堂時就課本的內容不斷的講課,中間沒有暫停讓我們中沉積所接受到的資訊,結果一堂課下來,大家是一頭霧水。研究給老師一個訊息,在教學設計中,每一段不容太長,同時資訊不要太多,把重要的點置於在前端或在後面;如果上課時間太長,老師可以自行分段教學,讓學生有機會沉澱所听到的知識。同時可以維持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
把知識轉為長期記憶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的工作,不然老師常會發現學生不用心,今天教而過幾天就忘了。所以老師會採取家庭作業來強化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學生在課堂上所記的知識只是屬短期記憶,經過一些強化訓練後方能轉換成長期記憶。結果老師發現學生對做家庭作業的態度惡劣,不是沙抄就是不交,結果成效並不佳。研究發現家庭作業的難度有必要看學生的能力來出題,如果學生發現作業是他不能掌握的結果,學生對做作業的意願就低。過多的作業也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意願,適量的功課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知識的建構,但過多的功課會讓學生的排斥而得不到效果。再想一想如果每一位老師都給以學生大量的功課來訓練學生的結果會是怎樣?所以在每一次的教學工作時,明確的教學目的是必要的。老師面對問題時,成功的人改變方法,而失敗的人會去改變目標。
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是老師一直想掌握的,研究發現學生在課堂發呆或上課時打瞌睡的表現絶大部分是在對課程表示出不滿或對這門課提不起興趣。要解決這問題時老師有必要花更多的心思在課件設計上。加上現今的兒童過度的暴露在聲光環境下,學生的注意力日益降低,其中注意力缺失的病態表現是越來越嚴重。在課件的設計上老師可加多學生在肢體語言上的互動,或鼓勵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或體育活動來提高這類學生對事物的專注力,進而改善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其中研究發現借用教具或多媒體教學有助於專注不足的學生學習。
在班上創造學習楷模有助於提高學生同儕間的學習,所以先教會一小群學生是有助教學,在由這些小老師輔助教學可以讓教學活動更為順暢。尤其在中學中期(叛逆期)其效果會更顯著。很多時候青少年同儕間的學習會強過老師的教導。
後設認知學習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上課之前先講解學習的目的,並有學生做簡單的學習策略分析。在經由無數次的演練後,學生學會如何自我學習,學習自我效能提高,老師的教學會變為輕鬆。這類方法對高年級的學生(迷惑期)比較有用。學生在累積成功的經驗後,才能不斷的修正自己的學習策略。目前國外學者非常熱衷於這方面的研究和實踐。
學者魏書生的研究中指出班級管理要忌三閒,這意味學生如果太過閒就會造成管理的困擾,所以老師應該讓學生忙,但不能一味以作業來消磨學生的時間,因為當學生不想做時,甘願不做,其結果一樣,學生閒來無事。所以委以學生工作有必要多樣化。
雙語能力的研究得知,學生的第二語文能力取決於其第一語言的表現。這表示說文學生的第二語文能力是建構在第一語文上,所以說母語能力越強,越有利於其第二語文的學習。所以有時教學工作是需要與其他學科配合的能有利的實施,數學能力同樣對科學知識的學習有着同樣的影響。

教學專業成長
老師也許會認為教學是一件很艱難的事。在面對的學生多樣性,又要懂的那麼多技能,有時真得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做好這份工作。
其實要成為一位稱職的老師一點也不難,在你的學習過程中遇過為數不少的老師,而每位老師都 有他的一套辦法,你只要好好的回想一下,你就會知道怎樣處理。
改變自己的心態,在看問題的角度多元化一點,不要只是想你今天想教什麼而是看今天學生適合學什麼,學生給你的反饋絶對會是正面的。
在解決問題時,切記要對症下藥,不然你就會花大量的時間在解決問題而搞得精疲力竭,教學沒有成效。向資深老師請教,往往會讓你有不一樣的見解。
在判斷問題時,也要看問題的層級,不同的層級需用介入處理的老師也不一樣。比如你發現班上的學生每每在你的課上都表現出睡眠不足的樣子,你要去比較是否這些學生只在你的課上有這樣的表現?是的話,那是你教學出現問題,責無旁貸。如果學生們在其他老師的課也是一樣的表現時,那是需要班導師和主任們一起努力,如果你發現全校其他學生也是這樣的表現時,那校長是需要做一些工作。
再舉一例子,你發現學生的學習態度不佳,學習成績不好。為了解決學生的學業成績問題時,你開始要求學生放學後回校補習,對那些原本在堂上上打瞌睡的同學,結果是一樣的,下午回來學校多睡一次。那你會認為有效嗎?還是想證明你已經盡力做到最好了,對學習意願不高的同學己是仁至義盡;對你而言,其學業成績的表現己是無能為力了?
十年樹身,百年樹人,要改變一位同學心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春風沐雨,老師多一點耐心,多一點同理心就可以把教學工作做好。而且把一位同學教好不是個人的事而是全體老師的責任。大家全心協力才能把工作做好。如果把學生學習的問題歸咎於其他老師的結果會是怎樣?
比如說活動太多而讓學生分心!學生的基礎太差是因為去年的老師沒把教學的工作做好!班導師沒有關心學生!教務主任把課排在不好的時段!訓導主任沒管好學生的秩序!其他科任老師的作業太多!等等。。。。。。
研究告訴我們影響學生的因素是非常多,確實每一位老師的做為對學生的學習會存在一定的影響,環環相扣。但把問題單一的歸咎於其他老師是沒有意義的,也無法證明對錯。記住一點,你在班上所進行的教學活動一樣在牽動學生在其他課的表現。與其在怨天尤人不如把心思放在尋找適合的教學策略上。你可以很快的成為一位稱職的老師,但沒有同事間同心協力的合作,你是沒有辦法完成你身為老師的使命。
有人問我怎樣才是一位好老師,我想說老師最基本應該擁有爱心,耐心,齊心和同理心。而成為一位稱職的老師的答案就在上面。

主要參考文獻:
Angela M.O’Donnell,Johnmarshall Reeve,Jeffrey K.Smith.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flecion For Action.

2009年3月26日 星期四

第十四週

各位同学好:
中学时学历史而认识科举制度,但那时的我却不认为现今的世界还有所谓的科举。虽然当时,父母常常叮咛我要专心功课,用功读书,考好成绩,将来不用像他们一样受苦。我不相信,因为我知道今天的社会没有金榜题名,没有驸马,好成绩不会有大官做。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有好成绩就是有锦锈前程,其实是不定的,父母只知晓部份,三五成群的A,有好的成绩并不表示可以面对社会的竞争,成绩好充其量只代表着你有机会参于竞争。在廿一世纪,知识才是竞争本钱。有智慧的人都知道,成绩不代表一切,知识才是力量。我们应该重视的是知识,而不只是成绩和文凭。
直到最近我阅读了一份材料才进一步了解科举制度的全貌,原来历史中金榜提名后也一样并不一定会名成利就,也不可能有那么多公主要选驸马。在科举制度下,当考上时并不马上有的当官,而要到各部门实习,观察,经过三五年,在通过考核后才可能委以实际的官职,才可能一展官威,有些人十年寒窗考取資格,却因不能适应工作而终身赋闲。哈!原来科举和我们现在的考试没两样,就算考取功名或文凭后,一样需要经过更严格的实际考验,才能名成利就,所以我们要更清楚知道,考试只不过是一个阶段,审核你的条件是否可以接受挑战,更严苛的考验正等着你。
以前我不相信现代有科举,现在我相信今天的社会确实存在科举,而这场科举就是你们的高中统考,科举是朝廷对读书生的一种考核,而高中统考被各大学用来考核你们,只是你们幸运很多。科举是不订期举行,所以名落孙山后,想要重来是不容易。可是统考年年办,只要你想,再来不是难事。在中学有老师教导,而在经过校内一次又一次的考试,自我检测,只要你懂得利用学校的考试来帮你学习,人生四大喜之金榜题名指日可待。虽然说,金榜题名后一样要面对各严苛的挑战,但我以过来人的体验告诉你们,当你努力以赴,而达到目标,你心仪的大学认同你而接受你的时候,那种感觉真的很爽!
上个星期同学们的月考成绩不论好坏,不要气馁,看一看你的成绩所带给你的讯息,只要一次比一次的进步,将来金榜上自然会有你的名字。

第十三週

第十三週的同学好:
這星期大家的心情一定很沉重,因為我们學校正在進行今年的第一次月考。回想自己在华联当学生的时候,每逢考試我也和大家一样,突然感到很大的压力。压力使人成長,沒錯,我的確在這种压力下成長。当我工作後,我發觉我錯了,錯的是我只在乎成绩而把學习的真諦給忽略了。由中學到大學,我偶而考取高分;可是在我工作或做研究时,我才發現我对知識的掌握是很薄弱, 尤其分數越高的科目,情況越是嚴重。为什么?
年青的我錯了,我錯把學校的考試都当成是科举,成績名次当成金榜題名,名成利就。对成績不理想的科目產生偏见,不去自我反省而找一堆借口,想蒙騙父母,逃避现实;或採取消极的态度,不願花时间去理解而用死背答案的方式,讓命運決定成績,得过且过,結果不懂的終就不懂。对成績好的科目產生自滿,自以為是,不願花时间去思考更深远的问题,結果只掌握到膚淺的知識。
平常的考試只是一种檢測,檢核你的學习进度,測試你的學习效率。平常的考試只是自我反省的机会,成績不理想,反省自己那裡不懂,那裡做得不够,那一方面需要加強,在接下去的日子,修正自己的學习策略,为下一次做好準備。对老师而言,学生的成績反映出老师的教學成效,是不是老師教的學生不懂,學生懂的而老师沒教?老师由學生的成績来判斷是否在教學上出了问题或學生學习态度出现问题。对學校管理者而言,是否政策出现了问题。找出问题,解決问题,管理者是責無旁貸。
學校的考試是我大家的一个反省机会。我们要重视的是考試前后的學习过程而不是結果,如果成绩不理想而不改变學习过程,那是沒有意義的。失败后,而不反省檢討,改變方法,終就失敗。失敗后,如果选择逃避放棄,那是澈底失敗,至少在追求學问而言,成功的机会是零。重要的是过程,只要大家全力以赴,以認真的态度应对,我们就不会有压力,而且一定会成功。
離开學校后的我,从未停止面对人生的考試,成績时好时坏;但现在我已經懂得以平常心,認真的态度面对考試。每一次的成績都会指引我下一次应该怎麼做。成績不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开始。我不再因压力成長,我开始因每一次考試而攝取的知識而成長。我不再害怕失败,因為我知道失敗可以讓我的知識更紮實。我不再因成績好坏而終止學習,因為成績只为我終身學習的过程做出指引。
如果我们認真學习,就不用害怕失败。只要你肯改變態度,失敗只是在为下一次準備做出指引,而成功只会眷恋那些做好準備的人。那些不肯認真花心思面对學习的同學,失敗后虽可以重来,但切記重来是需要时间和机会。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失敗,而是时机往往是一去不復还。年青的你不要过度的消費你的青春,典當你的未来。
我已經準備好面对這星期的檢測,那同學你呢?

第十一週

各位同学好:
上星期六由学校主办的全霹雳华文独中越野赛跑圆满结束.学校的选手空前的表现写下华联历史的一页,同学包办了赛会所有四项冠军,两项亚军,一项季军,殿军,20位同学参赛,15位同学获奨。星期六让我觉得非常欣慰,不只是同学四大满贯,还有老师和学生再一次同心协力主办大型赛活动,更让大家体验众志成城,华联人再一次用心完成了一个历史使命.华联没有不行学生,只有不想的学生。
想起两年前我刚回母校服务,初次接触同学,给我的感觉是,大部份同学都没有信心、没有耐心、对每一件事往往以敷衍了事,为失败找一百个借口,但从来没有想一个理由让自己前进。在接触大家后,我看到老师们不气馁的循循善诱,同学一天比一天的进取,一天比一天的更有勇气。由去年的的全霹雳独中篮球赛、全国独中球类赛到上星期六的全霹雳华文独中越野赛跑,同学不管在校内或校外、在活动上、学朮上或运动上的表现是一次比一次出色。当看到同学杰出的表现在台上接受表扬时,有部份同学会说,他们条件比较好,天生异禀,能力过人。是真的吗?就我对他们的认识,他们和全校的同学没两样,他们一样是爱帅,爱美,爱享受,他们可以有成绩只不过是比其它人多一个信念,多一个理由,多一奌坚持,少一奌借口而已。.
当我们还沉醉在星期六的欢愉当中,我同时也很心痛。因为学校还有部份同学尚在迷失当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军铜乐队有队员学了好多年却因不能坚持而选择放弃、华乐团里有同学把它当成儿戏、也有同学选社团是以轻松为考虑而不是兴趣.也有同学更本不知道他来学校的目的!不做功课、不带课本、不想参于活动。来学校不是来学做人的道理、不是来求学问,而是来惹事生非。也有部份的同学当学校看上他的才能,希望他可以代表同学出外参赛时而选择逃避,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不愿担负责任,更无时无刻的想把责任推给别人。
同学们,你们找到自己来学校的目的了吗?找到一个可以让自己前进的理由了吗?年青的你,找到对你自己的期望了吗,找到你的理想了吗?当你对学校没有期望,你会想来上课吗?当你对生命没有期望,你会一天一天的过下去吗?不要让生命留白,不要让青春留白,把握在课堂的学习,把握参于各项的活动;为年轻的生命留下知识,留下记忆。
去找寻我们的目标,找我们来学校的目标。而成功只需为这个目标找一个理由,让自己坚持下去。
成功的人失败了,他们不改变目标,改变方法。
失败的人失败了,他们改变目标,不改变方法。华联的学生不怕失败,换个方向、换个方法、不会放弃,为自己的理想坚持一生。

考試感悟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四大喜事。
未经考验,不劳而获其实并不开心,也许我们每天都想白吃白吃喝,但没有尝过辛苦,努力过,你是不晓得人生最大的喜悦是什么。每天春风沐雨,有特别吗?朋友天天见又有多少人珍惜过?恋爱中的纷扰何时中止?同学经历的考试还会少吗?而真正觉得开心的又有多少?
人生四大喜事,不外乎是生活上的几件普通事。一阵雨,一个人,一埸性爱,一张成绩。这些小事不知在我们身上发生过千百遍,但又有多少人体会过人生最大的快乐?当同样一件普通,在经过严苛的考验,经过自己努力不懈,得到的结果才会是人生最难忘的快事。
未经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扑鼻香。花更多时间在课上,用功学习,到金榜题名,享受人生的快事。也许你认为辛苦一点,会牺牲一些玩乐的时间,但青春在记忆所留下的只会是那一份喜悦。
 
成功定律:成功=(知识+努力)^ 态度 


快乐定律:喜悦=(成功+考验难度)^ 努力